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官网

2010

时间:2014/2/25 0:00:00   来源: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管理委员会官网  

 

  为什么要讨论地区合作的机制与方向问题 梅平 / 5

第一编 亚太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前景

APEC发展的未来前景 / 2

APEC 20年:成败得失与未来方向 / 6

APEC 2009:内外压力 踯躅前行 / 23

TPPAPEC的开路者,还是掘墓人? / 30

美国版跨太平洋伙伴协议能走多远? / 39

美国副国务卿詹姆斯·斯坦伯格在第十八届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 44

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在悉尼亚太共同体会议上的讲话 / 56

APEC的未来 / 65

弗雷德·伯格斯滕在APEC研究中心联席会议上的发言 / 72

如何实现中期茂物目标 / 81

APEC研究中心联席会议上的开幕词 / 91

APEC:正当时还是已过时? / 95

第二编 东亚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前景

关于“东亚共同体”和日美因素一些问题的思考 / 100

对中国—东盟合作的战略新判断与对策 / 106

不要迷失东亚合作的发展方向 / 111

为什么东亚合作难、东亚共同体遥不可及? / 116

东亚共同体的分歧与未来 / 121

东亚的战略发展与中国—印尼合作之作用 / 133

东亚一体化及其对美国的影响 / 139

第三编 亚太地区主要合作机制的 特点及相互关系

PECC亚太地区合作框架研究的介绍和几点看法 / 150

亚太地区主要合作机制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 157

东亚机制、亚太机制的未来发展展望 / 161

亚太和东亚的争论:有意义的还是无谓的? / 167

亚太区域合作的目标与机制选择 / 173

高级别沟通是处理美国同亚太地区关系挑战的关键——美国亚太理事会同其主席芮效俭大使的谈话 / 190

亚洲复苏之路:增长模式的改变? / 199

北美自由贸易区建设对北部湾与东盟区域合作的启示 / 206

新加坡的地区一体化及全球化行动 / 213

第四编 我国参与地区经济合作的总体战略

中国在地区合作中的机遇与挑战 / 224

中国需要地区一体化的总体战略 / 228

我国FTA的战略构想 / 233

以主动姿态参与亚太地区治理结构设计 / 240

关于我国的地区合作战略 / 250

中国经济的成长:进展及挑战 / 253


 

为什么要讨论地区合作的机制与方向问题

梅平(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会长)

有两个原因使我们需要讨论地区合作的机制与方向问题。一是当前亚太地区的合作来到了十字路口,无论是亚太合作还是东亚合作,都面临方向性选择问题,两者是竞争、互补还是融合,谁也说不清楚;二是中国日益成为地区合作的关键因素,我们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地区合作的走向与未来,使我们无法置身事外。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塑造地区合作机制,宣传互利共赢的地区合作理念,让本地区接受中国成为一个新的地区大国的事实,从而为我们进一步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周边环境,是我们下一阶段面临的重要任务。

当前,我国所在的亚太、东亚地区,区域合作的两大机制基本形成:以APEC为代表的亚太机制和以10+3、东亚峰会为代表的东亚机制。两大机制最主要的区别,其实就是是否要包括美国在内。20086月和20099月,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和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先后提出“亚太共同体”和“东亚共同体”的概念,而其他地区合作机制的倡议更是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分清不同的区域合作机制的长短优劣并因势利导不同的区域合作机制朝有利于我国的方向发展,综合协调我国参与地区合作机制的对策,最大限度地维护我国的外交与战略利益,已成为当前政府部门、学术界及工商界热议的话题。

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于20101月召开的“亚太地区合作的机制与方向研讨会”的论文集。这次研讨会邀请到了国内主要的相关单位,包括外交部国际司、亚洲司、美大司,商务部国际司、美大司,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商务部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学院、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相关单位的50余位官员、专家和学者。

研讨会围绕着亚太机制的问题与发展方向、东亚机制的问题与发展方向、地区主要合作机制的关系及其优缺点、我国参与区域合作的总体战略等四大问题展开了讨论。

地区各国对此问题研究与讨论的背景

我国既是亚洲国家,也是一个太平洋沿岸国家。我国所在的亚洲太平洋地区,相比欧洲和北美,一直是区域合作的落后者。但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本地区的区域主义逐渐抬头,区域合作势头得到加强,乃至今日形成了以APEC为代表的亚太机制和以10+3、东亚峰会为代表的东亚机制双轨并存的局面。

1989年成立的APEC,是跨区域、松散的亚太合作迈向机制化的重要一步;但是,在90年代初乐观的情况下制定的过于超前的目标,缺少相应的实现目标的手段。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一方面打乱了APEC的进程,另一方面又刺激了东亚地区的合作。

东亚合作从东盟的扩大和深化开始,一步步发展到10+110+3和东亚峰会。东亚合作进程不是以机制的深化、落实为基础,而是以不断吸收新成员、扩大合作范围、以新的机制模糊原来的机制的缺陷为特征。

两大机制的形成并没有使我国参与区域合作有了更多的选择,相反,使我国参与区域合作的形势更加复杂了。

这种多元化趋势并没有解决区域合作中的几个根本问题,即地区合作的目的和终极目标,地区机制的制度化建设、成员范围及地理概念等,而是使地区合作呈现越来越复杂的局面。

本地区是否需要有一个区域合作的终极目标,如果需要,这个最理想的或者最现实的终极目标又应该是什么?亚太地区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区域合作机制,最理想的区域合作机制又应该是什么样的?以APEC和东亚峰会为例,地区的各种区域合作机制的制度化建设是否需要限定成员与地理范围,如果需要,各种主要机制又该怎样来限定成员与地理范围?对我国来说,最理想的和最现实的区域合作机制是什么?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亚太机制和东亚机制的讨论都是如火如荼。当前情况下,大部分专家、学者主张模糊处理APEC和东亚合作进程中的问题,让两大机制顺其自然地发展。但是,即使是自然发展也仍需要前瞻性的研究支持,两大机制的现状、问题与前景如何,理想与现实的地区合作机制又该是怎样,我国参与地区合作机制的战略等问题,仍然需要更进一步的讨论。

地区机制问题讨论的主要内容

关于亚太地区合作的形势及机制重构问题 大家普遍认为,亚太合作20年、东亚合作10年来,当前的亚太地区的合作形势正面临较大的变化。一方面,当前的地区机制并不能解决地区发展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另一方面,以印度、中国等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的快速崛起,对现存的地区机制形成了较大的冲击。正是因为处在一个转型期、调整期,各国在这个变化中,都积极提出自己的主张,力图在新的地区机制框架构建中,占据有利于自己的地位。

有专家提到,讨论地区合作机制最关键的问题,不是为了机制而机制,更关键的是考虑我们设立机制的战略目标是什么。人们普遍认为,这个战略目标有两个,第一,尽量延长我们的发展机遇期,我们综合国力还不强大,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来发展,所以任何地区合作构架都应该围绕这个战略来设计,这是我们的出发点。第二,不仅要顾及当前,而且更应该着眼于今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发展。考虑到地区的复杂性,“亚太共同体”、“东亚共同体”要真正建成恐怕旷日持久,甚至在一两代人的时间里都难以形成。

关于亚太合作与东亚合作的方向性选择问题 很大一部分与会者认为,对我国来说,东亚合作比亚太合作更重要。因为我国参与区域合作,是为了我国的崛起打造一个平台,这个平台首先就是我国所在的东亚地区;而且从历史上来讲,任何崛起的大国,首先是一个区域大国,其次才是全球性大国。重视东亚合作还是我国大周边战略的关键。中国开始这个进程是我们近20年周边外交最活跃、最有成效而且对总体外交最增色的地区之一,特别是我们跟东盟各国关系的改善和发展,给东亚合作带来极大的动力,这是一个基本的评价。

也有人认为,相对于亚太合作和亚太共同体,东亚合作更难、东亚共同体更加遥不可及。因为经济上,东亚地区已经形成了外向型的经济,依赖于欧美的市场、技术和资金,东亚地区贸易的增长主要是中间品的贸易在增长,而不是最终产品市场的扩大,因此,东亚地区不存在经济上自成一极的可能性;政治上,地区各国的政治体制与国家间的关系复杂,友好合作和互信互谅的程度远远不够;战略上,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参与度很深,日、韩、澳、新等国都是美国的盟国,美国在东亚很多国家都有驻军。此外,本地区主要国家的战略、中国崛起等因素使东亚合作的深化更加困难。因此,有人主张放弃建设亚洲经济集团的幻想、放弃10+3作为东亚共同体建设的主渠道的提法,推动亚太合作成为我国地区合作的主渠道、东亚合作作为功能性的合作的发展方向;近期将亚太合作和东亚合作分工,长期来看支持亚太机制与东亚机制融合。

关于APEC 部分与会者认为,我们对APEC的定位非常重要,要思考APEC能赋予我们什么样的战略目标。APEC是当前亚太地区比较理想的合作机制,其松散、非约束性、开放性的特点,符合当前亚太地区复杂的现状。今后,需要发挥APEC在亚太地区合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可以考虑APEC的性质、方式、内容等方面的改变,从而使APEC在新的形势下继续保持活力。

也有发言者认为,APEC是美国遏制我国发展的工具,这是美国强化在APEC内存在的根本原因,我国不能上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须重视东亚合作,边缘化APEC。中国作为一个未来的地区性大国、区域性大国,需要的是另辟蹊径。

1.关于APEC的性质是否需要改变

部分发言者认为,目前APEC的论坛性质不宜改变。虽然我国国力提升,但是否需要改变APEC的性质,还应与东亚一体化、我国实行的区域战略结合起来考虑。

也有与会者认为,在新的地区合作形势下,如果我们考虑到亚太合作是方向,那么完全可以考虑APEC的性质的改变,不管是作为约束性的机制还是半约束性的机制,都可以把APEC作为理想的地区合作的平台。

2.关于APEC的合作方式是否需要调整、合作内容是否需要扩大

有发言者认为,美国、澳大利亚试图改造、增强APEC的安全功能,是为了处理中国崛起带来的问题,这是它们关注亚太地区机制构建的重要战略思考,值得我们关注。因此,我们不能赞同APEC合作方式、内容的改变。

3.关于APEC吸收新成员问题

与会者普遍认为APEC的扩大是趋势,我国完全没必要阻挡。比如吸收印度加入的问题,不会对我国有太大的影响。如果我们表示任何的反对或保留的意见,这只会恶化印度对中国的
战略。

4.关于FTAAPTPP问题

与会者普遍重视TPPAPEC的影响,中国需要密切观察。在美、澳、越、秘申请加入TPP后,最近的消息是马来西亚也要申请加入,如果日、韩再申请加入的话,TPP将对APEC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目标形成替代作用,将极大地影响我国的利益。

有专家认为,TPP实际上是一个发达国家+的形式,首先是一些发达小国。如果中国不参加,TPP的贸易分量就不会很大,所以不必太担心,可以关注。如果今后大多数国家参加了,我们也可以表态积极支持,但现在没必要过分紧张。

也有专家认为,我国可以明确表示支持TPP对亚太地区经济贸易自由化的探索,并表明中国不排除加入TPP的可能性;支持以FTAAP、亚太共同体等概念作为亚太地区合作的前进目标,使其成为整合地区机制的支柱;不再纠缠发达国家2010年实现茂物目标,现实地支持20102020年两个时间表的统一。

关于东亚合作 有专家认为,周边合作是我们的一个大战略,而且这个战略确实提升了我们国家的影响力,成为我们落实和显示外交理念的一个重要举措,而地区合作中东亚合作影响最大。区域合作以东亚为重点,在东亚构建一种综合的合作战略框架,这个战略构想应该坚持。东亚合作无论如何、不管有没有希望,一定不能放弃。

也有专家认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东亚地区合作更困难,而不是更容易。虽然我国宣称和平崛起、和谐亚太,但是,能否让人相信,不敢断言。各国一方面从中国的发展中获得利益,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另一方面,对中国的疑虑也在增加,因此希望引进更多的外部力量来平衡中国的影响。

1.关于中国—东盟合作(10+1

与会者普遍认为,10+1是我国参与区域合作机制的基础,我们必须扎实做好。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基本建成的情况下,如何深化自贸区建设、巩固双边交往的成果,是今后中国—东盟合作的关键。

也有学者提到,需要正确认识东盟的性质和能力,东盟仍是一个松散的国家联合体,不可能像欧盟一样;计划2015年建立的东盟共同体,充其量是一个大市场,不具备高度的同质性,主要是因为,各方面的差异过大,权力核心弱化,东盟国内政治动荡,对东亚一体化的主导力有限等。

2.关于东盟与中、日、韩合作(10+3

普遍的观点是,东亚合作的基础是10+1,在搞好10+1的基础上,推动10+3和东亚峰会,以10+3作为推动东亚共同体的一个重要载体。在10+3的基础上,以东亚自由贸易区和东亚共同体作为东亚合作的未来发展方向。所以,10+3是我国今后参与东亚合作的重点。

也有学者认为,10+3只会在功能性的合作方面有成就,不可能建立自贸区和共同体。因为作为主要经济体的中、日、韩之间要想建立自贸区存在种种难以逾越的困难。

3.关于东亚峰会(10+6

有学者强调,对于东亚峰会我们要分清其战略意图和现实之间的距离,东亚峰会已经是一个现实,有它一定的意义,简单地说是为大国协商提供了一个平台。我们需要界定10+310+6的明确分工,重点建设前者。

关于亚太地区机制框架报告 与会者讨论了PECC的地区机制框架研究课题组提出的研究报告。该报告的主要建议包括:(1)举行亚太地区政府首脑峰会;(2)继续加强APEC,把领导人会议从APEC日程中剥离出来,使外交、经济、财政部长会议成为APEC会议的主体;(3)继续加强东盟地区论坛,使其变成一个处理国家安全、人类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环境安全等问题的有效论坛等;(4)加强APEC在公众教育和舆论引导方面的作用。

专家认为,PECC报告反映国际力量对比新变化,突显地区合作框架改革调整的必要性;报告所提各项建议不单纯是一份学术研究成果,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某些西方政府的看法和政策主张,在相当长时间内将影响这个问题的讨论和解决。亚太地区合作框架的构建将是一个长期困扰本地区的问题,最终的解决取决于国际力量对比和大国的互动。

从本质上来说,地区合作的机制问题涉及未来亚太地区秩序的设计和建设,事关中国的周边和大周边,应引起我国高度重视。中国有必要而且有能力以积极姿态参与地区治理框架设计并开展相关推动工作,要尽早确定对应的方针政策和工作思路,为营造良好区域环境创造条件。

关于地区合作中的美国因素 大部分人认为,美国是亚太合作的关键,是地区合作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在美国新政府高调宣布重返亚洲的情况下,如何与美国在区域合作中既斗争、又合作,以“两手对两手”是当前需要认真考虑的重要现实问题。

有发言者认为,美国是要强化它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以维护它已经确立的政治、经济、军事秩序,而我们作为一个新兴大国,在区域合作中,恰恰要改变其中一些不合理的成分,这就决定了双方在地区合作中竞争的一面。比如,美国拉拢印度,实际是要遏制我国的发展,只是现在不说而已。但很多人思想上有个误区,把中美扯在一起,认为中国与发达国家利益完全相同,这不符合事实。现在发展中国家非常怕中国要和美国趋同、和美国合作,担心我们改变身份。

有专家指出,奥巴马政府提出的一整套的亚太合作构架战略,表明他对今天东亚合作的发展感到担忧,以及对美国的主导权和领导地位失去把握。这从反面印证着我们这条路走对了,应该继续把东亚合作特别是10+110+3的工作作为我们工作的
基础。

但也有专家指出,在警惕美国对我制衡的同时,我们应该用一种比较平常的心态来判断美国在最近采取的一些动作。中国和美国在这个地区里面是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因为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大国间的关系已不像是在冷战时期那样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现在大国的关系是既竞争又合作。

关于地区合作中的日本因素 有专家指出,日本是东亚合作的关键。东亚合作成功与否,不仅仅在于我们的努力,还要看日本。鸠山提出“东亚共同体”、日本新政府提出重视亚洲,是日本长期的战略转移的开始,因此,我们需要做好日本的工作,抓住契机,更进一步地推动东亚合作。

但也有专家指出,中、日合作要深化的困难比较大,存在两大障碍,即日本入常和日本拥有核武器,这两条我们都是不能接受的。

有专家指出,关于中日领导权之争的问题,是否能够通过分享领导权来解决。只要谁在特定领域里有优势,那就可以让谁在这个领域里面领导地区合作。

关于我国参与区域合作的总体战略 有专家认为,我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是改革开放政策的继续。现在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很多产业部门错误地认为,加入WTO后,我国的开放到头了。今天,我们面临着以开放促改革的需要,面临着把我国建设成现代国家的重任。

大家一致认为,我国一定要有一个在中央政府领导下的统筹全局的地区合作战略,需要在更高级别的层面上考虑我国参与区域合作的战略问题,需要协调中央与地方、政府各部委、各产业部门参与区域合作的讨论与对策。

有专家指出,关于我国参与地区合作、RTA/FTA战略,不仅是经济原因,还有政治原因,需要积极主动、渐进、迂回结网。RTA/FTA战略依次为四个圈层:第一圈层是促成包括大陆、港澳和台湾在内的两岸四地FTA,或称为大中华FTA;第二圈层是依托周边国家,拓展东亚、推动亚洲经济一体化;第三圈层是推动亚太地区的自由贸易;第四圈层是放眼全球,寻求与有利于拓展我国外贸空间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建立FTA

有专家建议中国区域总体战略可概括为一个中心、四个基本点和两个愿景——以建立中国周边利益共同体为中心,以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自贸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日韩合作机制为四个基本点,以东亚共同体和亚太共同体为两个愿景。

有专家认为,区域合作中大国的利益更容易协调,对我国来讲,越大的区域合作,经济效益越大。中、美、日是世界经济最大的三个国家,在亚太、东亚地区合作中面临共同的利益,大国的利益更容易协调,加强中日、中美、中日美在区域合作中的协调很有必要。在APEC内,与美、日既要斗争,也要多谈合作,让APEC焕发活力;因为一是只有这三个国家合作,才有可能让APEC焕发活力,二是这三个国家对地区经济合作的需求趋同,那就是跨太平洋的、松散的、开放的地区贸易机制,这样的地区合作机制最符合地区大国的经济利益。

有专家指出,我国制定区域合作战略,需要排除地方政府和产业部门对中央决策部门的干扰,比如在和东盟国家的实际接触中,我国各个地方提出的合作战略太多了,东盟国家没办法接招。我国地方政府宣传的各种各样的次区域合作,干扰、影响了中央政府对待区域合作的政策,也使我国的外交损失巨大。